今日热点推荐: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热门搜索 | 网站地图

人物专访| 回观教育刘忠义老师(实修实证)

2018-03-29          一帆风顺

 “实修实证、无信不立、活在当下”
  第一次见到刘忠义老师,笔者略微有些拘束。此时刘老师正在小院子里做着清扫的工作,老师看到笔者,放下手中的扫帚,向笔者点头微笑,如春日阳光般温暖。刘老师脸上光洁润泽,乍一看无棱无角,毫不起眼。细细望去,实则神光内敛,静水流深。老师身上是棉质清雅素服,让我忆起当年三步一拜朝五台的虚云大师; 饱满的额头,感觉里面流动着智慧的细胞;红润的脸颊,透出不同凡响的精气神来。三月的阳光洒在他安静的脸庞上,笔者得知老师刚刚上了一上午的课,可我从他的脸上没有看到任何倦意。

  身体疾病推动了他青年求学的传奇经历

  刘忠义老师少年患眼疾,多方医治效果甚微,疾之所困,少年时曾自学中医、武术多年。 1993年师从道家峨眉紫霞派第28代传人魏令一老师,学习莲花童子丹。1994年在魏老师带领下进入闭关,第21天时眉心莲花盛开,渐次莲花化人形而出,游离于身外,莲花童子丹成。1995年得遇高人指点,证悟“金丹即是心,心即是摩尼,摩尼即是心经”。后渐次跟随多位明师学习打磨心性。其间更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和中医学,2000年开始参与教学至今。

  道家文化是法脉传承,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

  道家文化始于黄帝之先,尊老子为道家传承之始,继关尹,王玄甫之后,钟吕开创内丹先河,逐渐形成南派、北派、东派、西派、中派,是人类对待自身生命变化的研究和对待生和死探索的宝贵财富。

  道家文化讲究的是修身、修心、修智慧,在国家发展和需要的时候,道家传人出山,为国家和社会兴盛效力,比如说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社会和平时,淡泊名利后又归隐田园,比如汉朝张良。

  道家与道教本质上的区别,一个走的是法脉和文化的传承,一个走的是宗教体系,如皈依、入室等等。所以道家人崇尚的是依本心而为,依天下做事。

  广义上讲,修行不是出家、持戒;也不是为了成仙得道,而是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服务的。

  现在很多人将修行神秘化了,一说修行,好象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其实修行的本意是自我完善,是服务于每个人的。

  刘老师认为,道家的“修”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角度,可以解释为“自我完善”。这个“自我完善”不是喝些“心灵鸡汤”,也不是靠自我批评就能做到的。而道家经过几千年总结下来的修行体系,是可以服务于现代人的。

  “我们这门修法的路径就是依身--依体--依心渐次修起”,刘老师精练地总结到。

  这一修法,最讲究实修实证、讲究借事炼心,比如修炼身或体或心哪个方面改善了,就会在工作、生活、家庭关系等方面有提升的印证点。

  实修实证到底会解决哪些方面的实际问题呢?老师举了个例子:他的学生当中有做股票的,他们对于股票买和卖的时点拿捏的更精准了。股票买卖的关键,是一个数据量化的问题还是内在真实感受的问题?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内在感受的问题,数据量化只是一个参数,最终要不要做决策,取决于一个人内在的心力,这就属于实修实证的范畴。

  人最重要的实修实证的范畴是关于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实我们一生中所努力的东西都是为了实现内心感受。这个感受不是欲望,而是内心中的价值。因此,实修实证是让我们区分:我是实现内心中的价值?还是实现内心中的欲望?欲望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而价值是能实现的。为什么?因为欲望是由想象造出来的,它本身是空的,但是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什么是价值?人的第一需求就是价值,它就是【当下】。实修实证是让我们更好地回到当下,看到自身的问题。

  很多人往前走的过程中往往放下的是坚持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放下了?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可操作的路径,没有真正找到实修实证的方法。现在很多人讲放下,其实我们放下的应该是欲望,更应该坚持的是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实修实证它其实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指导思想。实在哪里呢?我们拿到一个东西就是实吗?不是的。实是指我们真实的感受,这是实。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存在状态和安全的边界在哪里,这是实。我们其实就是把这个“实”给修出来。例如老师课程里会训练对钱的感受,钱是一种物质,不同的人对钱的感觉不一样,表现在他们挣钱的能力及看待财富的态度也会不同。物质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物质这种感觉的真实性。

  实修实证其实是从外围的物质关系开始梳理,再到中间的感受层面,最终到内在心的层面。大体上刘老师把它分为四个层面:最外层是我们意识活动部分,包括跟人交流、谈话、念头都属于意识活动范畴;

  接下来是有形的身体,它有没有感受?有的。它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后边才是内在“体”,它是指内在感受。内在感受来自于哪里?它来自于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生活里面你困惑在哪里?哪里就是第一需求。它也是实修实证的第一个入手环节点。比方说,我们有人面临着工作的问题,那最重要的解决就是如何处理工作及工作的感觉。有些人则涉及到情感困扰的问题,这些让我们痛不欲生的问题,正是我们入手的地方。所以,实修实证一定是从第一需求入手和当下需求入手,这是它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信为功德母, 从“疑”到“信”,从“信”到“疑”,心似莲花开,处处菩提来

  信为功德母,实修实证是从“疑”到“信”的过程。刘忠义老师娓娓道来:“为什么要通过“疑”的方式?因为,敢质疑的人背后是“信”。信什么?信自己!唯一情况,就是被原有的视、听角度卡住了。我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感觉开始发生了变化,从“疑”到慢慢地思考。一开始就是“疑到信”,再从“信到疑”这个环节的建立,就是实修和实证。它打磨的是什么?打磨的不是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打磨我们内在的感觉和边界的问题。

  打磨完这个之后,我们开始慢慢“信”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实证,我们的信依然是浮着的。在实证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依然有很多碰壁的地方,这些事情又来质疑我们的信。质疑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质疑自己“信”的过程就是在给自己定位。实修实证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生命找到定位,这个位是“心”位。内心中我们真实喜欢什么?什么能让我们心中是愉悦的?是定这个东西。对于所有人来说,内在感受都是有价值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点。能让心“喜”的地方,那就是价值的关键。”

  心“喜”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实修和实证。实修实证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状态,前期中有老师为大家解疑答惑。其实,解疑答惑不是根本,而是把内在中有障碍的地方进行疏通,疏通之后,大家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

  感觉发生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上,量变产生质变。实修实证最重要的原则有“跟”和“带”的特质。“跟”是什么?就是我现有什么困惑,“带”是在解疑答惑过程中被困惑感觉疏通开了,这是打开心窍的关键。就像刘忠义老师的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从认知角度解决困惑,他的内驱力产生了认同的时候,就像他觉得突然心开了。这是真正可操作的路径。

  修行不易,逆水行舟,守住本心,备足资粮

  刘忠义老师与我谈到了修行中的障碍。修行障碍其实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这是修行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如果说没有障碍,那就不叫修行。因为修行本身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一个状态。因此,我们在修行中的障碍面非常多,归纳起来:人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人对内心世界的看法,人对生命的看法。

  总结出来,都是这方面的障碍。那我们如何克服?今天我们处在这个物质世界,不可能当物质是不存在的。刘老师主张的是: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我们应该能在这个世界不只是创造自己的财富,也能帮助别人来创造财富。这是代表修和行的一个关系。

  所以,刘忠义老师在修行里面主张【行】与【知】合一。为什么把行放在前面? 对于今天人来说,我们没办法直接体会【良知】,所以我们必须从【行】上来做,【行】毕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可操作的。【良知】人人皆有,但不是人人都能够触手可得。因此,刘老师主张【行而达知】的一个过程。

  刘老师侃侃而谈,为我们解释着其中深刻的哲理:“不管是今天或者以往修行中遇到的重重阻碍,甚至到了放弃的时候,修行依然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绝对值得我们一生中不断地去探索的。人生中不一定大富大贵,但人生中少了修行,那一定是人生中最大的憾事。

  我们看一个生命历程的结束,我们拥有的财富和我们自身没关系,我们拥有的所有感觉带也不进棺材里,最大的关联就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过程中获得的自我提升。因为,对我们现有的整个人生历程来说,100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一转眼就过去了,但是在生命的长河里并不是这样的。因此,我觉得修行是万物之师,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用修行的生活方式去度过人生。

  对于初入修行之门的同学,刘老师给到大家的建议是:“第一,初入修行之门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修行在前期中还觉得好玩,有这样的感受,那样的感受。但是修行不是一个短跑,它更像是马拉松长跑。所以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第二,修行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求什么,就像在马拉松长跑的过程中,鲜花自然会绽放,这过程的本身就是获得。

  第三,要结合实际。你现有什么状态?能跑多远?要根据实际备足资粮。不管是佛法的修持或道法的修持,资粮是很重要的,资粮不外乎就是法侣财地。我们不能等我们把资粮具足了再跑,那比赛早就结束了。而是我一边准备资粮,一边往前跑,跑的过程中各种助道的就来了,你的资粮也就越来越多。

  资粮中的法侣财地,最难得的是前两种。法,不容易求到。因为世间法很多,你哪知道哪个是跑马拉松的法呢?因此辩法是很关键的。辩法首先在明理,明白这一刻中我需要什么,还有,终极目的需要什么?这是辩法。

  侣是修道中的同道,同道很难得。我主张惜福。这很关键,惜福者福久,不惜福者福尽。【财】天下之大,每个人的财有大有小,知道自己的财在哪里?能有多少财?这就是认清自己的财力,甭跟别人比。要跟我们的过去比。我们今天比昨天强一点,明天又比今天强一点,这是财。地,原则上所谓居善地,就是居住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有生机。

  笔者觉得我们今天修行的法门众多,鱼龙混杂,稍不留神误入歧途,如何正确去判断呢?本质上,应该遵从内心的感受来探索,但内心的感受不是欲望,把内心中的感受和内心中的欲望区分开来是辨别的关键。内心明澈是辨别外在世界的能力,不要指望外在世界清澈了,外在世界永远不可能清澈。如果你遇到的法告诉你如何去解决内心清澈的问题,那这个法已经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法了。”

  面对未来,铿锵前行

  在采访的最后,刘老师表示,修行从正面的意义上来看是一件好事,能够让人觉醒、自我明澈、也能够让自己更清楚地明了生活的本质。

  但是,修行是一个打磨心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老师的最大体会就是在不断地“破了建,建了破”的过程中体证到人生中更大的自由,和心的明澈,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心越来越自在,达到离苦得乐、在欲无欲的状态。在欲无欲不是没有欲,而是知道在欲望里头如何化解。

  18年的教学历程,18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来了又走,在刘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很多人真正地解决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人变成了正在帮助别人的瑜伽老师、中医老师、心理咨询老师等,很多人仍然在自己原有的岗位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辉煌。

  回顾来时路,刘忠义老师说:“多年来我体会教学是“教和养”的过程,教者师也,养者父也,看到我的学生,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自信,独立,自主的幸福感···对我来说是件非常欣慰的事,内心中更喜悦!”

  通过对刘忠义老师的采访,颠覆了笔者以往认为道家都是些老道长、画符念咒、降妖除魔的形象。道家其实是传统文化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融佛、融道、融儒。笔者认为,刘忠义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导师,为你指明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向,并且让你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他的经历和他的人生、教学感悟,我们在钦佩之余,相信也能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

生殖感染热门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投稿:bdsxseo@qq.com 蜀ICP备08111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