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梦前行 | 美维旗下天津爱齿口腔杨爱民:医者大爱,惠泽安民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做一名好牙医,应该成为一本行走的百科丛书。——杨爱民
爱心: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与许多医者一样,杨爱民从医的初心也是源于家庭亲友氛围的熏陶,无论是执业医生,还是保健、护理、药剂师等医务工作者,在他成长的大家庭里能找出半数,从小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渐渐萌生出成为一个医者、行医救人的梦想。
儿时的杨爱民虽然比较内向拘谨,但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热爱看书,喜欢诗词里精妙的辞藻;喜爱动手,没事就鼓捣些小物件;也钟意围棋,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及全局观……他一直默默做着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为自己的梦想而刻苦努力。
热爱书法、绘画
1996年自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杨爱民被分配到天津红桥区口腔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口腔科专科医生。他既兴奋又紧张,小心仔细地接诊每一位到诊的患者,希望能竭尽所能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久而久之,勤奋好学的杨爱民逐渐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瓶颈,机械式重复的工作让他的学习之路逐渐固化,研习到的新技术亦无处施展,成长中的他渴望一次突破。彼时民营口腔在北方逐步兴起,在天津地区成立近10年的爱齿口腔像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在京津地区口腔种植业声名鹊起,在学长学姐们的引荐下,杨爱民来到爱齿参观,并结识了爱齿的创始人郭平川院长。
与郭院长(左)、林野教授(中)一起参加活动
经过详谈,他深深为郭院长的创业事迹所折服,更为爱齿的先进设备与医疗理念所震撼——与国际接轨的诊疗设备、四手操作的前沿技术、极富私密性的单间诊室、中央抽吸系统、进口麻药等等,还有服务外籍友人的国际部,一切一切,都让当时的杨爱民甚是惊叹,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啊!能够更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舒适化、定制化的品质医疗服务。
细心: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
在沉稳工作了六年后的2002年,处于上升期的杨爱民看到了民营口腔未来的无限潜力,毅然决然选择出走,加入郭院长麾下,成为爱齿的一员大将。“也没有考虑太多就做了决定,确实很震撼。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很有勇气,本来已经被当做重点培养对象,院长和局长都在挽留,但我还是想跟着郭院长好好学种植。”
赴德国学习种植,为种植专家"指环王"担任助手
“《医宗金鉴》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只有经过大量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为患者做诊治,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们解决病痛,恢复健康。”没有种植的基础,杨爱民就一步步从旁观做起,加强参与培训的广度与强度,一点点琢磨试炼,再到作为助手从旁协助,遇到不懂的难点及时跟郭院长请教。2016年,经过漫长的摸索学习期的杨爱民终于成功完成自己的第一台独立种植手术,尽管充满小心翼翼与紧张,但那一刻的他笑得像个孩童般释然。
为患者悉心看诊
“一个好的口腔种植医生,需要对全科都有很好的素养,不仅外科技巧要精通,更要仔细琢磨口腔医疗的内核,我们是为了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恢复健康,因此更需要在细微处见真章。” 在杨爱明眼里,口腔内没有大小活之分,无论是种植修复、还是洁牙护理,他都亲力亲为,不假他人之手,“即便是简单的洗牙,也应该受到医者的重视,这关系到患者整个牙周的修复保养,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告之患者,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循序渐进帮他们解决。”
杨爱民常言,自己也是开始做种植之后对口腔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见解,医疗的目的应该是尽可能地保住患者原有的牙齿、牙根。他认为牙周是口腔健康的根本,拥有相对健康的牙周,才能让牙齿后续的诊治开展更顺利、便利,做好全面的口腔维护尤为重要,才能让牙齿在患者的口内更长久地使用下去。
为外籍患者治疗,叮嘱注意事项
“学习种植是我很正确的决定,对牙周更重视、对口内更了解,会探索许多,也会倒逼自己向全科学习更多,这六七年的种植生涯,让我的知识面更丰富,对口腔有了更整体的认识,也让我的医疗技术、理念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我很幸运。”
耐心:赤忱以待,以真心换真心
“在别处看都不放心,我还是得等你”,这是患者对杨爱民说得最多的话。从医20多年来,他接诊过的患者不计其数,几乎每一位,都将他视作亲人般信任,无论多远,都坚持一定要找他看牙,著名的老艺术家林默予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彼时,林老由于比较独立,不想麻烦家人,于是选择了养老院颐养天年。她的邻居奶奶刚好是杨院长的常客,注重健康养生的林老听得多了,自然也对杨爱民青眼有加,在邻居的介绍下,林老第一次来到爱齿见到邻居口中的“老熟人”。
与林默予老师的合影
“我对林老师的印象很深刻,虽然已经年逾80,但精气神十足,着装细致,谈吐优雅,虽然不似曾经在电影红楼梦里的贾母般雍容,但一看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模样,真真是老艺术家。尽管她年事已高,但她的口腔健康意识特别好,有时候她问起一些清洁护齿的小工具什么的,我也顺手就送她一些……”说起林老,杨爱民便滔滔不绝。一来二去,林老与他越发熟稔,时常会一起探讨文学诗词,兴之所至,还现场吟诵起一阙《蝶恋花·答李淑一》,抑扬顿挫、感情饱满,让人啧啧称赞。
在杨爱民的细心照料下,林老的口腔健康一直维持得很好,她也将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口腔健康一并都托付给了杨爱民。虽然现在林老已经驾鹤西去,但她的子女也依旧将杨爱民视为家人一般,即便异地而处,遇到口腔问题还是会第一时间找到杨爱民进行诊治。问及获得信任的秘诀,杨爱民笑道,“我也没什么秘诀,只是以真心换真心罢了。”
与林老女儿林女士的合影
每当患者遇到口腔问题找到他,他都会先想想如果是自己家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同样真心细致地对待他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一些新事物的理解没那么快,更要耐心讲解。在数字化手段的辅助下,许多口腔问题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来,跟患者解释起来也会更轻松。“诊室之外,我也会关心他们生活里可能会遇到的口腔问题,并告之应对方法做好预防,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我的真心,自然也会把我当家人。”
恒心:最好的热爱,是学之以恒
诚然,杨爱民的医者路也不是全然这般顺遂,也曾遭遇自己的“滑铁卢”。高考填报志愿时原本倾向于临床医学的他,因缘际会下被调剂到了曾被视为“冷板凳”的口腔医学,当下他十分懊悔,欲待到大二时通过转专业的机会转过去。
经过两年的学习,杨爱民发现他逐渐爱上了这个看似冷门的专业,在许多同学转专业甚至工作后一些师哥师姐们都转行了,他还在坚持着。问及他坚持的原因,他羞赧道,“一开始我想学临床,是觉得可以救死扶伤很光荣,现在我反而有点庆幸学了口腔,在更多情况下我们还能和患者正常交流,听他们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让他们变得更好,同样很有成就感。”
为患者拍摄口腔影像
交流机会的增加,也对口腔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做一名好牙医,应该成为一本行走的百科丛书。”在杨爱民看来,像爱齿这样规范化建设下的牙科机构都会要求医生收集病例,构建全周期档案库,因此需要学习摄影,也得掌握电脑的基础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口腔数字化全面推进,同时掌握种植导板等前沿科技;无论专攻正畸还是种植修复,还需要涉及对美学的了解,包括对材料的比色、形态调和等;此外,对于一些诊疗仪器的基础问题最好也会自己修理,得有点机械加工的头脑……“口腔患者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有共同语言也能更快交心,他信任你才能帮助你更快的了解真实病情,为他提供好的诊疗服务。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都需要储备,才能越干越顺利!”
再次赴德学习,与种植专家合影
为同事讲解病例,释疑解惑
时至今日,杨爱民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尽管如此,他也有些许遗憾,在过往赴海外学习的经历中,他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外国医生,他们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小发明,会自己做一些趁手的工具,因此他们跟一些大的医疗器械、种植体的制造商都有密切的合作,厂商会根据医生的建议制造更为适合的产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未来我们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生产出我们更顺手的器械耗材。医生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坚守初心外,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综合思考,用自己的持续努力推动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