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航天中心医院机器人精准导航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2024-09-09 编辑:刘军
2016年3月,74岁的贾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牙床胀痛,就近入院以“上额窦炎”予以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疼痛逐渐加重,伴左侧牙槽闪电样跳痛,又以“牙神经痛”就诊于其他医院,拔除左侧下槽牙并行牙神经毁损,效果不佳。
2019年1月23日至今,贾女士以“三叉神经痛”就诊于北京知名三甲医院并给予多次“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仍未改善,期间2019年10月15日就诊于北京其他知名三甲医院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效果不佳,后考虑“心因性因素引起躯体化症状”就诊于知名精神专科医院行“电休克疗法”,术后症状仍未改善,患者记忆减退明显。7余年的病痛折磨,数不清的手术治疗依然未摧垮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防线。
一次偶然的讲座,讲述多位长年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被治愈,恰巧被患者女儿看到,2024年7月1日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才能入睡,大量口服阿片类药物来维持生活的贾女士在女儿的陪同下走进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神经痛专家顾柯主任的诊室,翻阅着厚厚的就诊病历,看着一页页沉甸甸的手术过程报告,顾主任多年历练的沉稳内心掀起了波澜。
顾柯,尹丰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当即将贾女士收治入院,结合既往左侧下颌剧烈疼痛病史,参考多所三甲医院多种治疗方法均效果不佳,再结合术前影像发现患者卵圆孔路径极窄,穿刺难度大,经反复讨论后还有一种方法可尝试为患者的病情带来帮助:精确定位下的半月神经节电刺激镇痛术。机器人手术优势明显:用时短,精准度高一针到位,创伤更小,术前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全国首次利用手术机器人及导航精准确定经皮穿刺至卵圆孔走形,将1.3mm柱状电极通过卵圆孔置入麦氏囊,手术微创,可逆,不破坏神经,风险小,效果持久,可对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疼痛有明显改善。
顾主任同贾女士一家商量后决定为患者行周围神经电刺激镇痛术,手术将电极放置入麦氏囊,同时电极在面部做减压环固定,患者在病房进行14天左右的电刺激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及感受一目了然。
治疗期间,贾女士左侧牙槽疼痛完全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激动地说“很久没睡过这么踏实的觉了,没想到我的病真的还能治”,同时患者左侧下颌跳痛感也逐渐消失。患者吃饭,说话,睡眠均不受影响,整体情况改善可达90%以上,效果非常好。
后停止刺激治疗观察,患者依然疼痛剧烈难忍,准备行全国首例三叉神经痛电刺激永久植入术,以往永久植入难点在于半月神经节电极无法固定,电极走线异物感明显等因素无法解决,经尹丰,顾柯主任团队讨论计划后决定行全国首例半月神经节骶神经电刺激永久植入术。骶神经电极的固定倒刺可以很好地避免电极移位风险,同时经过详细的手术路径方案制定把异物感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后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同意手术。
术后患者开机,疼痛依然缓解明显,效果稳定,说话,咀嚼,刷牙等日常生活体验均无明显异物感,术后一周,一个月复查电极无移位迹象。
科普宣传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周围神经电刺激疗法针对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爆发痛明显、药物难治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同时手术对神经无损伤,可逆,可调节,手术将电极置于麦氏囊,通过电脉冲减弱/抑制神经传导错误信号,达到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
专家总结
顾柯,尹丰主任表示机器人导航引导下行骶神经电刺激永久植入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方面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通过在患者半月神经节放入电极,精确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此外,对神经无损伤无副作用,避免了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及毁损类手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技术创新、多学科合作以及长期效果评估,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推动神经调控疗法的普及,从而为顽固性难治性疼痛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未来。
顾柯主任门诊:
周一上午 神经痛 特色门诊 三层11诊室
周三上午 带状疱疹神经痛 特色门诊 三层11诊室
尹丰主任门诊:
周三下午 神经外科/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门诊 三层11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