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布,专家对广州800多万常住人口进行了分层分级的抽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在抽取的6311名18岁以上普通人群中,肾病发病率高达10.9%,而让人惊讶的是,在患病的慢性肾病者中,仅有9.4%的人知道自己患有肾病。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特别提醒说:“慢性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国际肾脏病学会推测,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病。我国慢性肾病防治形势严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患病率也在10%左右,40岁以上人群高达18.7%,但知晓率不足10%。”
专家呼吁,要想有效防治慢性肾脏病,必须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慢性肾病为什么容易漏诊
肾脏没有像心脏般跳动的状态,也不像胃会因吃得过饱而有胀痛的感觉,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加上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等。这时才会去医院看病,但往往又不知道该去看哪科,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因此,很多肾衰病人都走过误诊、漏诊的弯路,等到肾内科就诊时,往往肾脏剩余的功能不到正常人的5%,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专家指出,尽管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如果用心去“感觉”,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的,如小便红、小便时泡沫较多且泡沫持续时间长;四肢、脸上、身上的皮肤发出较多的红点或红斑;四肢关节酸痛;发烧等,另外,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应尽早去医院检查。
感冒过劳易诱发肾病
有关专家指出,从临床接诊的急慢性肾炎患者的情况来看,约有70%的肾炎病人发病与长期过度劳累有关。这是因为人在疲劳状态下,加上工作、精神紧张,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引发肾脏损害,出现腰酸腰痛,下肢、眼睑浮肿,蛋白尿,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头晕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上述表现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人不以为然,自认为休息一下就好了,往往拖到出现严重的浮肿、血尿、血压高时才前往医院看病。
另外,专家还提醒,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因为对感冒不“慎”而致“肾”损,最终会发展成尿毒症的恶果。
春季由于皮肤排出的汗液和毒素减少,肾脏负担开始加大,在此基础上若出现感冒,肾脏就更易受损。此外,反复感冒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而这些抗体都需要肾脏来进行清除。一两次的清除没有关系,少量的清除也没太大影响。但如果长期反复感冒,将使免疫复合物大量蓄积在肾脏中,反复清除必然会损伤肾血管,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并促生出致肾毒性的一系列因子。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肾脏纤维化,再发展就会出现肾炎。几年到十年不等的时间内,就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因而不慎感冒后,一定要引起重视,若症状持续存在,并有各类明显不适的表现,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切忌随意买药服用。特别值得提醒的是,若感冒后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血等症状,更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万不可掉以轻心,按一般感冒处理。而成人,尤其是平时自觉紧张劳累或容易疲倦的人群,一年感冒超过6次更要引起警惕。
培养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
引起肾病的原因有很多,除原发性肾炎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劳累过度、滥用药物、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也是导致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对预防肾病极为重要。
不要憋尿。有些人因工作忙会长时间憋尿,或干脆整天不喝水,这会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反复发作会导致慢性感染,还可能发展为尿毒症。而临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也都和长时间不喝水密切相关。
慎用药物。专家指出,药物滥用引起的肾脏损害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约25%的肾衰患者与用肾毒性药物有关。如常用药中的消炎止痛药(包括一些感冒药,医学上称为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定期检查。肾脏位于我们的腹部深处,它们的工作就是从身体的血液中不断清除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肾脏一天能滤过和清洁200升的血液,相当于10桶饮用水之多。此外,肾脏还具有控制血压、刺激红细胞生成、保持骨骼健康等重要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失去功能,即患上慢性肾病,一开始往往症状不明显,这时候要想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化验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测、B超、测血压等。
拒绝高蛋白。高蛋白饮食对肾脏是一种负担,对肾病患者尤其如此。很多人觉得肾脏漏蛋白了,该多吃大鱼大肉“补身体”。其实,肾脏病人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每天需要的蛋白质只要0.3—1克/公斤体重。如果摄入过多,其代谢废物———尿酸和尿素氮等都需要由肾脏过滤排泄,对身体非但无益,只会增加肾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