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关爱心脏 心绞痛是什么?
2017-09-26 一帆风顺
心绞痛是冠心痛常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为心肌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受寒和情绪激动时,有时症状不稳定,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我们平时多加注意,掌握心绞痛症状。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绞痛,症状的严重性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血管数多少而不同,个体差异很大。
心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范围不局限,边界不清晰,如手掌大小,且每次发作时疼痛部位相对固定。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内臂,或扩散至颈部。疼痛多表现为压迫、紧缩或闷胀疼痛。每次疼痛可轻可重,但性质基本一致。
一般开始时症状较轻,随后即变得难以忍受,严重者伴着大汗淋漓,喘不上气,甚至有窒息濒死感。在心绞痛结束后,症状通常会慢慢缓解。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15分钟。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多为1~5分钟,不稳定型心绞痛持续时间可以较长,若发作程度较重,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不缓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心绞痛是一种个人主观感觉,个体差异很大,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多数情况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但不典型表现也不罕见,并且非常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通常而言,老年人发生心绞痛时症状常常是不典型的,甚至症状不明显,因此对于不典型的症状表现,我们必须密切观察,仔细辨认。
有些心绞痛无明确的发作诱因,甚至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有些心绞痛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而被误认为是胃病;有时疼痛表现在下颌部或牙齿而被误认为是牙痛;有时症状表现在咽喉部不适或者发热,误认为是上呼吸道疾病;有时表现为头部疼痛而被误认为一般性头痛;还有一些心绞痛表现为左肩、左臂或整个左上肢疼痛,而不一定伴有心前区疼痛。此外,有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没有明确的胸痛,只是感到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觉。
有位著名的医学教授,每次上楼就感到头痛,自己一直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后来,从血压和心电监测中发现,在他上楼时血压并不升高,但心肌缺血却明显加重。这说明他的头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而不是高血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后来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他上楼时头痛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这就是个不典型心绞痛的例子。
及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所谓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患者病情处于不稳定阶段,处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这时病人处于非常复杂和危险的阶段,若能及时正确治疗,可使病情好转,趋于稳定;若不能及时发现,认真治疗,将有20%~60%的患者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为什么不稳定型心绞痛会具有这样大的危险性呢?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斑块处于不稳定阶段,斑块表面可能出现破碎、断裂现象,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并很快增大,加快冠状动脉狭窄速度,甚至使血管闭塞。同时由于伴有病变处的冠状动脉痉挛,更增加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心绞痛关键在于预防和急救。一定要注意预防,关注常见的几种诱发因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困素是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饱餐是诱发心绞痛的另一因素。同时,寒冷季节、高热季节、大量吸烟或夜间平卧(使回血量增加)均可导致心绞痛。另外,自发性心绞痛多在无任何情况下发生,可于清晨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洗澡、大小便时发作,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便秘,大便时过度用力,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有位男性患者,在飞机上发生胸骨后疼痛,并大汗淋漓,他立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不缓解就追加,一直到含服6片后疼痛才得到缓解。他一下机就到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95%狭窄,经皮气塞扩展及支架植入后,并未发生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仍然良好,手术后生活质量很高。由于这位患者懂得自我急救常识,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到医院治疗,因此避免了更为严重后果的发生。
为迎接2017世界心脏日,普及心脏健康知识以及减少心脏疾病对市民的危害,沪上30多位三级医院顶级心胸专家联合开展公益门诊活动,详情如下:
2017年9月21日-23日 仅限三天(上午8:00-下午17:00),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218号,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门诊大厅。上海各大三级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食管肿瘤、肺部肿瘤等30多位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内科、胸科专业委员会顶级专家将为患者进行公益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