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华:让“健康”传播实现“真健康”
2016-08-04 马到功成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传播究竟应该怎么做?在一个朋友圈充斥各种养生信息的时代,如何才能辨别真正科学、靠谱的健康信息?魏则西事件之后,公立医院科室外包的问题固然应该被拷问,我国在健康传播方面暴露的弊病也不应被忽视。近日,39健康网就健康传播的话题独家专访了2016中国健康总评榜的专家评委、健康报社社长邓海华。
真平台:必须要打造一个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健康传播问题,邓海华指出,当务之急是打造一个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健康的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然而,各种平台上鱼目混杂的健康信息往往扰乱了人们的视线,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因此,当务之急是打造一个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经过‘认证’的健康信息,来让老百姓放心。”
邓海华进一步表示,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有超过5万个健康相关网站,但是人们寻医问药最常用的还是“NHS Choices”网站。据了解,“NHS Choices”是由英国卫生部投资建立,英格兰NHS(独立机构,类似于事业单位)负责执行,具体由其下属的健康和社会保健信息中心(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HSCIC)负责运营,因此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站不受商业利益影响。
据邓海华介绍,NHS Choices在发布健康信息时,需经英国信息标准(The Information Standard)认证,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可获得性、公正性、平衡性、询证、适宜的表达等,以保证所发布信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此外,NHS Choices还设有专门的临床信息咨询组(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Advisory Group,CIAG),负责临床信息的审查。
在NHS Choices网站上,用户可以通过症状、疾病名称、药品名称等关键词查找到相关疾病的详细信息。针对普通健康问题,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网站也提供一些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实用工具,如戒烟、限酒、肥胖、营养等专题。而网站的“健康新闻”版块,则主要报道有关健康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最大特色是将专业文献“翻译”为公众能够看得懂的科普文章。
“我希望我们能够在借鉴NHS Choices模式的基础上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权威健康信息平台,我们不是没有资源来做这件事情。”邓海华说,我国设立了120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如果能够把这些重点专科的力量都整合到这个健康信息平台上,老百姓就不用再担心问医被误导的问题。
按照邓海华的设想,这个权威健康信息平台应该是这样:当用户在平台上检索某个疾病关键词时,平台所提供的搜索结果都是经过该疾病领域重点专科认证的信息,包括该疾病的治疗、预防等科普知识,也包括该重点专科的科室医生所发表的相关疾病研究文献。此外,这个平台还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包括医疗机构的查询功能、执业医师的查询功能、执业护士的查询功能等。
“这个医生是不是合法的医生?这个护士是不是合法的护士?这个医疗机构是不是真的?关于这些疑问,我希望在这个权威健康信息平台上都能查到。”邓海华说。
真规范:相关规定要从“粗放”走向“规范”
古语有云,谣言止于智者。然而,随着媒体技术的发达,我国健康传播界的一种尴尬现状是:即使在多次辟谣后,谣言依然能够换上另一种外衣继续传播。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层出不穷,他们在电视、纸媒、网络等领域声名渐起,继而被扒皮、质疑,然后黯淡。虽然他们个人被起底,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的“养生之道”却常常被“再包装出售”,继续活跃在各种媒体平台上。
此局如何破解?邓海华认为,政府监管不可缺位,还是应该出台相关健康传播规定,从源头上遏制健康谣言的产生。“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健康广告应该邀请什么样的专家出场,这些专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历,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是将来这方面可以更加细化一点。”
据了解,早在2014年,广电总局就曾发文规范养生类电视节目,其中要求包括: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演员和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聘请医学、养生、营养等方面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资格。
显然,这些规定都比较粗放。邓海华指出,“有些心内科专家对于房颤、心血管等问题非常擅长,但他对于呼吸疾病可能就不是那么擅长了。不能因为某些专家在某些疾病领域非常权威,就认为他说的都对,还是要看‘专业’对不对口,媒体在邀请专家做健康传播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事实上,判断一条健康信息是否科学、权威,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这条信息是由谁提供的,二是这条信息曾在哪些平台发表过,三是有无同行专家的认可。”邓海华说。
真提高: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也就是说,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48%。
“这说明我们在健康传播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以往的工作没有做到位。”邓海华说,“我们不要求公众一定要掌握某方面的科学知识、健康知识,但是一定要具备科学精神,基于科学精神去思考问题,不要盲目从众。”
但是,邓海华也强调,在医患关系里,医疗信息是不对称的。任何时候,医生都是强势的一方,病人则是弱势的一方,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对健康信息的规范以及一个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邓海华社长寄语2016中国健康总评榜:
希望中国健康总评榜越办越好,办出公信力,办出品牌。希望通过总评榜的评比,能够让更多的医疗机构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传播,从而提高国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