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肠癌伴有远处多发转移,只能放弃治疗吗?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结肠癌。结肠癌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杀手。然而,结肠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一经发现,就有25%的患者同时伴有肝脏转移,这部分患者当中,能够手术切除的不到20%。
由于肝脏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率在60-70%之间。所以,大部分老百姓觉得,结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就没得治了,从而放弃了治疗。
那么得了结肠癌真的意味收到了死亡通知书吗?带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外二科主任王炜博士。
记者:王主任,结直肠癌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否意味不治之症?
王炜:当然不是,如果结肠癌肝转移能够得到根治性切除的话,5年生存率依然可达到40%左右,这个数据已经接近能够切除的没有肝转移的结肠癌患者,令人鼓舞。
46岁的刘女士因肠梗阻腹痛就诊,却未曾想在检查中发现了结肠癌。在多家医院求医都被告知,由于结肠癌已经发生肝脏多发转移,同时转移至左侧肾上腺、双侧卵巢,并侵犯子宫后壁,无法接受手术。虽然“被判死刑”,面对这个十分棘手的病例,我们组织了外科专家们马上组织了多学科会诊,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新辅助化疗和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将刘女士本不可切除的的肿瘤变成了可切除状态,最终成功将肿瘤根治性切除。经过几次手术,刘女士目前状态良好,已正常生活和工作。
记者:您提到将不可切除的肿瘤变成了可切除状态,能否讲具体些?、
王炜: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瘤来讲,如果单个肿瘤直径在3cm以上,消融手术很难将肿瘤彻底消融,所以将一个大的转移瘤变为一个3cm以内的转移瘤是保证消融术后预后的关键。目前,新辅助化疗和靶向药物爱必妥、贝伐单抗的联合使用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女士就是通过使用基因筛查出的敏感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使不可切除的转移瘤变为可切除、可消融;然后做了原发结肠肿瘤根治性切除,以及肝脏转移瘤切除和消融,同时做了左侧肾上腺切除,双侧卵巢切除和子宫后壁切除。目前,刘女士各项肿瘤指标已恢复正常,影像学复查未见新发和复发。
记者:看来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才是解除病患的最大福音。
王炜:当然,近年来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类似MR(混合现实虚拟)技术就很典型。有位40出头的广西李珊(化名)女士,两年前发现直肠癌时已经出现多发肝脏转移,医生判断她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只有“三个月时间”。
我们对她的情况研究后发现,她最为关键的是9个转移瘤中有一个发生在肝右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并且影像学评估侵犯下腔静脉被膜。如果采取常规的肿瘤切除,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离体肝切除患者又难以接受。
最后,通过多学科会诊,在施行原发性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我们在广东省内首次应用MR(混合现实虚拟)技术,实现了术中三维立体精准定位下的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微波消融。
记者:这项(MR)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有什么特点?
王炜:MR技术在手术中要带上特殊的头盔,手术中将术前的三维成像叠加到患者的肝脏上,你就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精准的肿瘤肝脏分布状况,即便是很小的肿瘤和血管也非常清楚,从而可以精准的避开重要的血管,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记者:能否给得了结直肠癌的患者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王炜:结直肠癌肝转移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在手术前通过各种手段使不可解决的转移瘤变为可以解决,其术后5年生存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接近于没有肝脏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另外,结肠癌的预防和早诊断依然是重中之重,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王炜: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东好医生,岭南名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癌性肠梗阻学组副组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公益慈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国汉诺威大学医学院附属玛丽医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中心(AMC)访问学者。)
|